西鄉縣地處陜西省南部,漢中市東大門,東鄰安康市,南接四川省通江縣,總面積3240平方公里,山區占64.79%,丘陵占28.35%,平川占6.86%。轄15個鎮2個街道,176個村44個社區,總人口41.2萬(常住人口31.7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8萬人、農業人口24.4萬人,有漢、回、滿、苗等多個民族。
經濟: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5%。其中,第一產業增長4%;第二產業增長4.7%;第三產業增長4.7%。
農業:全年糧食產量10.15萬噸,同比增長0.5%。其中,夏糧1.74萬噸,增長0.1%;秋糧8.4萬噸,增長0.5%。
茶業:精制茶加工產值增長2.2%,擁有省級標準化示范茶園28個,茶葉企業315個,其中國家和省市級茶葉龍頭企業17家,清潔化生產線63條,是“漢中仙毫”的主要原產地,出產的“東”牌“漢中仙毫”在第31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喜獲金獎,先后獲得中國著名茶鄉、中國茶文化之鄉、陜西省名優茶生產示范縣和“中國綠色生態茶葉十強縣”等殊榮。
工業: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4.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5%。
醫療:各類醫療機構396個,其中:縣級醫療機構2個,縣級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個,民營醫院5個,社區服務中心1個,鎮衛生院22個,村衛生室338個,其他衛生所(室、門診部)3個,個體診所25個。
教育:全縣共有學校138所:高中2所,職中1所,初中10所,九年制學校13所,小學28所、教學點23個,特殊教育學校1個,幼兒園60所。 文體:有文化館1個,文化站17個,影劇院2個,體育場館2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藏量10.2萬冊,智慧書屋2個。
交通:公路總里程300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3公里,國道(G316、G210)122公里,村道2151.47公里。擁有航道113公里,有9個渡口和14個客貨碼頭,擁有客貨運輸船舶45艘。距漢中城固機場60公里。公交線路8條,運營公交車輛52輛,出租汽車113輛。
人文:西鄉建縣始于公元221年,歷經1797年,期間,隸屬關系、縣域面積、縣名更易均有所變化。7500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至今存有李家村、何家灣兩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省歷史博物館藏品—骨雕人頭像就出土西鄉。東漢班超、三國張飛都曾封侯于此。近代以來,先后涌現出紅29軍軍長陳淺倫,原北大黨委書記、副校長江隆基,原天津美術學院院長陳因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
旅游:擁有4A級景區2個(駱家壩古鎮、午子山),3A級景區1個(鯉魚仙山),城北櫻桃溝是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和全國第二大西北地區最大的櫻桃生產基地,2014年被評為“中國綠色生態櫻桃十強縣”;午子山風景區3000畝的白皮松是亞洲之最。2019年創建為省級旅游示范縣。
物候:年均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無霜期246天,年均氣溫14.4度,年均降水量1100―1200毫米。平均蒸發量457.2毫米,平均年徑流量23.59億立方米。擁有高等植物1800多種,野生動物230余種。已探明可開采礦種27種59處,其中石膏、花崗巖、大理石、硫鐵礦、鉛鋅礦儲量豐富,目前已形成一定的開發規模。水能資源豐富,有漢江、牧馬河、涇洋河等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70余條,可開發總量超過90萬千瓦,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
榮譽:榮獲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2016年)、國家衛生縣城(2017年)、全國健康促進示范縣(2017年)、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縣(2018年)、全國農村幸福社區示范縣(2018年)、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2018)、省級雙擁模范縣(2015年)、全省醫改綜合示范縣(2016年)、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2018年)、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2019年)、全省旅游示范縣(2019年)、全省掃黑除惡先進縣(2019年)、省雙擁模范縣(2020年),2014至2018年度連續位居全市目標責任綜合考核先進縣行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2022年)。